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
政务动态
您现在的位置:

重磅!中山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获批,未来这样建!

信息来源: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日期:2025-05-13 分享:

  近日,《中山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(2022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规划)获市政府正式批复。这份覆盖全市1781平方公里的“生态格局建设蓝图”,明确了中山海绵城市建设的路径与目标,将系统性解决内涝、水污染等问题,打造“蓝绿交织、水城共融”的生态宜居城市。

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原件↓↓

  一、规划范围和期限:

  全域推进,分阶段落实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规划空间层次,市域面积1781平方公里,中心城区面积368.6平方公里。规划期限为2022年-2035年。

  二、规划目标与指标:

  打造大湾区生态示范城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理念,落实新时期海绵城市建设思路,以水安全保障、水环境改善为主要出发点,结合水生态保护、水资源涵养,将中山市建设成为蓝绿交织、清新明亮、水城共融的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生态之城。2030年,城市建成区80%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。根据国家、广东省相关要求,结合中山市本底条件构建海绵城市指标体系,分为四大类,共15项指标。

  三、主要建设内容:

  (一)构建海绵城市生态格局,分区指引

  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,划定保护区域,明确海绵适宜建设区,并提出针对性措施:海绵生态保育区:重点保育水体、林地、基本农田等自然本底;海绵生态缓冲区:对水体、裸地、荒草地等进行生态修复,恢复区域的调蓄和自净能力;海绵建设开发区: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。

  (二)三级管控单元分区管控,精准施策

  针对各行政辖区现状特点、建设需求,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建设指标和实施路径。将海绵城市总体目标科学分解至三级管控单元,进一步细化落实具体管控要求,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层层传导、精准落地。

  (三)构建“流域-城市-社区”海绵系统

  在流域层面,重点补齐防洪排涝、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利用等短板,通过打造集水灾害防控、水资源调配和生态保护功能于一体的中山水网体系,全面提升城市水安全韧性。在城市层面,系统推进建成区海绵化改造,统筹排水防涝设施建设、水环境污染治理、生态廊道构建和保护。在社区和设施层面,重点实施海绵设施建设和排水管网优化等工程,全面提升城市雨洪管理和水环境净化能力。

  (四)重点打造特色片区

  近期建设以四个区域为重点:莲兴涌-大滘涌片区将打造为水环境治理示范,白石涌流域将重点探索污涝协同治理模式,三乡镇将示范洪涝协同治理路径,翠亨新区东片区则创新实践海岛型海绵城市建设。同时,规划建设海绵型社区、道路、公园等多类项目,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

新媒体
微信
手机版